全國免費咨詢熱線
400-788-5311
作者:
發布:2022-02-09 09:40:30
閱讀:66
今年稅務稽查與往年最大的區別之一就在于個稅方面 ,而個稅的重點就是工資薪金,企業還這樣發工資,要小心了!
1
很多企業收到這樣一則通知
近期,很多企業收到稅務局的這樣一則通知,要求企業做出書面反饋:
如果企業員工工資都在3500元或5000元以下的注意了,小心被稅務稽查!
2
突發,員工工資5000元被查了
補稅+罰款120萬元!
下面我們先來看一個稽查案例:
稅務局稽查某公司
最后,稽查人員對每個月報銷費用進行統計,發現該司員工每月報銷的費多600-30000元之間,且涵蓋每個員工。
針對上述費用的異常情況,該公司最終承認把工資的一部分由員工通過發票報銷方式發放,其余部分以工資形式支付。
處罰:依法追繳各項稅費、罰款共計120萬元。
其實也不難看出,如果公司絕大多數員工的工資基本一樣,還都是在5000元個稅起征點附近,稅務局不想查你都難。
隨著去年社保全面入稅,很多企業為了少繳社保,將工資拆分,一部分工資通過公戶發放(一般是最低社?;鶖担?,另一部分讓員工找票抵稅或個人賬戶發放。對于用此方法進行“稅收籌劃”的企業,建議你趁早收手吧,風險太大了。
3
2021年工資稽查重點
6種“避稅”方法行不通了!
虛開發票抵扣
有些公司自認為很聰明,為了“避稅”將工資拆分,一部分通過公戶發放,一部分需要員工找票來發工資,長期以往,勢必會造成企業費用異常,那時不想引起稅務局的注意都難。
冒用他人信息虛列工資
之前企業冒用他人身份來虛列工資,稅務局或許很難稽查到;但實行新個稅匯算清繳以后,一人一稅號,企業再想冒用他人信息虛列工資,可要小心了!
大量員工零申報
注意了,大量員工長期工資在3500元或5000元的,風險巨大,將面臨個稅稽查。
故意不用公司銀行發工資
有些企業,工資全部或部分通過現金發放,雖說沒有明文規定,工資不能使用現金發放,但一旦被查,這將是稅務局稽查的重點。想想也是,都什么年代了,誰還抱著大量現金發工資。
補貼未申報個稅
有些企業未將話補、餐補、結婚補貼、生日禮金等列入工資申報個稅,造成偷稅。
工資薪金、勞務費隨意轉化
一些公司明明支付的是勞務費,卻因為無法取得發票,而變成工資發放。
4
2021年稅務這樣查企業
根據企業情況,稽查人員針對企業賬簿中的工資費用項目,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實施核查:
審核工資支出憑證
檢查企業的人員花名冊、考勤表、工資明細賬和計算表,審核工資發放憑證與銀行代發工資卡等憑證資料的數據是否對應無差異。
核查員工人數、薪酬標準是否存在異常
稽查人員分析企業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生產規模,核實從業職工人數和薪酬標準,重點核實月工資額低于5000元的人數占比情況。
是檢查“賬實”差異
審查分析企業“應付職工薪酬”賬戶與實付工資總額是否對應,核對各種津貼、補貼、獎金的發放是否正確。檢查“應付福利費”賬戶支出情況,核實企業通過該賬戶發放現金和實物的具體情況,看是否代扣代繳個稅。
金三、社保系統聯合數據分析
利用金稅三期系統和社保系統,核查工資表中人員與企業繳納社保人員在數量上是否存在較大差異,并對企業申報個人所得稅人員的比例和收入情況實施核查。
5
注意了,8類風險點
不想被罰,趕緊對照自查!
為啥稅務局一查工資就會有問題?請對照自查一下,企業是否存在以下25個風險點。
一、虛列人員:人員信息不真實
表現形式:
1、個人所得稅申報的人員數跟繳納社保的人員數差異較大;
2、隱藏人數,從而達到小微企業標準來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3、非法獲取個人信息,虛列人數分解高工資達到少繳個人所得稅的目的;
4、未將聘用的退休人員、臨時用工人員納入公司員工范疇;
5、會計編制的工資發放記賬憑證附件僅為銀行代發工資的支付證明,而沒有人員明細;
6、未及時刪除離職人員信息,存在已離職員工仍申報個人所得稅的現象
自查建議:
1、重點檢查工資表上的員工是否屬于公司真實的人員,是否存在虛列名冊、假發工資現象;
2、重點檢查企業工資表中是否存在人員已離職、甚至已死亡等,但仍然申報個人所得稅,未及時刪除人員信息的現象;
3、現金發放工資:檢查是否留有真實的員工簽字領取記錄;檢查與簽字人員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書。
二、工資薪金所得不符合規定
表現形式:
1、公司員工工資長期為0或1元;
2、大部分員工工資都是5000元或者臨近5000元;
3、個人所得稅申報時的工資薪金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填報的工資薪金差距較大;
4、公司存在讓員工尋找費用發票,以費用報銷的形式沖抵工資薪金的現象;
5、公司每月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未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
6、公司每月定期發給員工的出差補助,未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
自查建議:
1、嚴格根據工資薪金范圍的具體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工資薪金范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
2、嚴格檢查公司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得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
三、重復扣減專項附加扣除:員工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新金所得,扣除項目不符合規定
表現形式:
重復扣減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自查建議:
1、要求存在此類情況的員工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只能選擇一處取得的所得中減除;
2、提醒符合條件的員工及時辦理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
四、故意或非主觀計算有誤: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有誤
表現形式:
1、非主觀故意的技術性錯誤。主要包括金額填寫錯誤、計算錯誤、適用稅率錯誤、因政策理解有誤導致的錯誤等;
2、專項附加扣除存在人為的錯誤,故意少交個人所得稅。
自查建議:
1、重點檢查工資表中代扣個人所得稅金額是否依法按照稅法規定計算;
2、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由職工本人負責,公司應告知職工相應的義務及提供虛假信息應承擔的責任個人所得稅計算非主觀故意的技術性錯誤。
五、隨意變更適用稅目:適用稅目不正確
表現形式:將“勞務報酬所得”轉化為“工資薪金所得”,有意或無意的將高稅率項目轉化為低稅率項目;
自查建議:重點檢查各類所得的劃分是否正確,是否存在人為違規劃分的情況
六、未依法代扣代繳個稅
表現形式:
1、公司工資表中始終申報老板一個人或長期只給1-2個員工申報個人所得稅;
2、規模較大或經營狀況較好的單位長期申報稅額為0;
3、部分員工雖然發放工資但是無正當理由未代扣個人所得稅;
4、公司年終向自然人股東分紅但是未代扣個人所得稅;
5、公司通過現金發放工資但是未代扣個人所得稅。
自查建議:
重點檢查企業工資表上的人員是否均在金稅三期個稅申報系統中依法申報了“工資薪金”項目個人所得稅
七、多次適用年終獎計稅辦法:年終獎處理不恰當
表現形式:
1、關于年終獎,公司為職工統一選擇適用一次性獎金或者計入綜合所得;
2、公司存在一個納稅年度多次使用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的情況
自查建議:
1、公司不同收入的職工,專項附加扣除情況不同的職工,不適宜統一選擇年終獎處理方式,應由納稅人自行選擇;
2、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八、未按規定適用減免政策:減免所得稅不合規
表現形式:
1、虛構殘疾人 證明減征個人所得稅
2、企業為職工統一購買的健康商業保險產品不符合規定,也在個人所得稅前進行了扣除
自查建議:
1、重點檢查職工 特殊身份的真實性,如殘疾人、烈屬等;
2、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是指保險公司參照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指引框架及示范條款開發的、符合條件的健康保險產品,企業在為職工購買前應嚴格甄別保險條款。
相關閱讀
作者:
發布:2022-02-09 09:40:30
閱讀:66
今年稅務稽查與往年最大的區別之一就在于個稅方面 ,而個稅的重點就是工資薪金,企業還這樣發工資,要小心了!
1
很多企業收到這樣一則通知
近期,很多企業收到稅務局的這樣一則通知,要求企業做出書面反饋:
如果企業員工工資都在3500元或5000元以下的注意了,小心被稅務稽查!
2
突發,員工工資5000元被查了
補稅+罰款120萬元!
下面我們先來看一個稽查案例:
稅務局稽查某公司
最后,稽查人員對每個月報銷費用進行統計,發現該司員工每月報銷的費多600-30000元之間,且涵蓋每個員工。
針對上述費用的異常情況,該公司最終承認把工資的一部分由員工通過發票報銷方式發放,其余部分以工資形式支付。
處罰:依法追繳各項稅費、罰款共計120萬元。
其實也不難看出,如果公司絕大多數員工的工資基本一樣,還都是在5000元個稅起征點附近,稅務局不想查你都難。
隨著去年社保全面入稅,很多企業為了少繳社保,將工資拆分,一部分工資通過公戶發放(一般是最低社?;鶖担?,另一部分讓員工找票抵稅或個人賬戶發放。對于用此方法進行“稅收籌劃”的企業,建議你趁早收手吧,風險太大了。
3
2021年工資稽查重點
6種“避稅”方法行不通了!
虛開發票抵扣
有些公司自認為很聰明,為了“避稅”將工資拆分,一部分通過公戶發放,一部分需要員工找票來發工資,長期以往,勢必會造成企業費用異常,那時不想引起稅務局的注意都難。
冒用他人信息虛列工資
之前企業冒用他人身份來虛列工資,稅務局或許很難稽查到;但實行新個稅匯算清繳以后,一人一稅號,企業再想冒用他人信息虛列工資,可要小心了!
大量員工零申報
注意了,大量員工長期工資在3500元或5000元的,風險巨大,將面臨個稅稽查。
故意不用公司銀行發工資
有些企業,工資全部或部分通過現金發放,雖說沒有明文規定,工資不能使用現金發放,但一旦被查,這將是稅務局稽查的重點。想想也是,都什么年代了,誰還抱著大量現金發工資。
補貼未申報個稅
有些企業未將話補、餐補、結婚補貼、生日禮金等列入工資申報個稅,造成偷稅。
工資薪金、勞務費隨意轉化
一些公司明明支付的是勞務費,卻因為無法取得發票,而變成工資發放。
4
2021年稅務這樣查企業
根據企業情況,稽查人員針對企業賬簿中的工資費用項目,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實施核查:
審核工資支出憑證
檢查企業的人員花名冊、考勤表、工資明細賬和計算表,審核工資發放憑證與銀行代發工資卡等憑證資料的數據是否對應無差異。
核查員工人數、薪酬標準是否存在異常
稽查人員分析企業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生產規模,核實從業職工人數和薪酬標準,重點核實月工資額低于5000元的人數占比情況。
是檢查“賬實”差異
審查分析企業“應付職工薪酬”賬戶與實付工資總額是否對應,核對各種津貼、補貼、獎金的發放是否正確。檢查“應付福利費”賬戶支出情況,核實企業通過該賬戶發放現金和實物的具體情況,看是否代扣代繳個稅。
金三、社保系統聯合數據分析
利用金稅三期系統和社保系統,核查工資表中人員與企業繳納社保人員在數量上是否存在較大差異,并對企業申報個人所得稅人員的比例和收入情況實施核查。
5
注意了,8類風險點
不想被罰,趕緊對照自查!
為啥稅務局一查工資就會有問題?請對照自查一下,企業是否存在以下25個風險點。
一、虛列人員:人員信息不真實
表現形式:
1、個人所得稅申報的人員數跟繳納社保的人員數差異較大;
2、隱藏人數,從而達到小微企業標準來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3、非法獲取個人信息,虛列人數分解高工資達到少繳個人所得稅的目的;
4、未將聘用的退休人員、臨時用工人員納入公司員工范疇;
5、會計編制的工資發放記賬憑證附件僅為銀行代發工資的支付證明,而沒有人員明細;
6、未及時刪除離職人員信息,存在已離職員工仍申報個人所得稅的現象
自查建議:
1、重點檢查工資表上的員工是否屬于公司真實的人員,是否存在虛列名冊、假發工資現象;
2、重點檢查企業工資表中是否存在人員已離職、甚至已死亡等,但仍然申報個人所得稅,未及時刪除人員信息的現象;
3、現金發放工資:檢查是否留有真實的員工簽字領取記錄;檢查與簽字人員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書。
二、工資薪金所得不符合規定
表現形式:
1、公司員工工資長期為0或1元;
2、大部分員工工資都是5000元或者臨近5000元;
3、個人所得稅申報時的工資薪金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填報的工資薪金差距較大;
4、公司存在讓員工尋找費用發票,以費用報銷的形式沖抵工資薪金的現象;
5、公司每月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未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
6、公司每月定期發給員工的出差補助,未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
自查建議:
1、嚴格根據工資薪金范圍的具體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工資薪金范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
2、嚴格檢查公司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得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
三、重復扣減專項附加扣除:員工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新金所得,扣除項目不符合規定
表現形式:
重復扣減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自查建議:
1、要求存在此類情況的員工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只能選擇一處取得的所得中減除;
2、提醒符合條件的員工及時辦理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
四、故意或非主觀計算有誤: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有誤
表現形式:
1、非主觀故意的技術性錯誤。主要包括金額填寫錯誤、計算錯誤、適用稅率錯誤、因政策理解有誤導致的錯誤等;
2、專項附加扣除存在人為的錯誤,故意少交個人所得稅。
自查建議:
1、重點檢查工資表中代扣個人所得稅金額是否依法按照稅法規定計算;
2、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由職工本人負責,公司應告知職工相應的義務及提供虛假信息應承擔的責任個人所得稅計算非主觀故意的技術性錯誤。
五、隨意變更適用稅目:適用稅目不正確
表現形式:將“勞務報酬所得”轉化為“工資薪金所得”,有意或無意的將高稅率項目轉化為低稅率項目;
自查建議:重點檢查各類所得的劃分是否正確,是否存在人為違規劃分的情況
六、未依法代扣代繳個稅
表現形式:
1、公司工資表中始終申報老板一個人或長期只給1-2個員工申報個人所得稅;
2、規模較大或經營狀況較好的單位長期申報稅額為0;
3、部分員工雖然發放工資但是無正當理由未代扣個人所得稅;
4、公司年終向自然人股東分紅但是未代扣個人所得稅;
5、公司通過現金發放工資但是未代扣個人所得稅。
自查建議:
重點檢查企業工資表上的人員是否均在金稅三期個稅申報系統中依法申報了“工資薪金”項目個人所得稅
七、多次適用年終獎計稅辦法:年終獎處理不恰當
表現形式:
1、關于年終獎,公司為職工統一選擇適用一次性獎金或者計入綜合所得;
2、公司存在一個納稅年度多次使用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的情況
自查建議:
1、公司不同收入的職工,專項附加扣除情況不同的職工,不適宜統一選擇年終獎處理方式,應由納稅人自行選擇;
2、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八、未按規定適用減免政策:減免所得稅不合規
表現形式:
1、虛構殘疾人 證明減征個人所得稅
2、企業為職工統一購買的健康商業保險產品不符合規定,也在個人所得稅前進行了扣除
自查建議:
1、重點檢查職工 特殊身份的真實性,如殘疾人、烈屬等;
2、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是指保險公司參照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指引框架及示范條款開發的、符合條件的健康保險產品,企業在為職工購買前應嚴格甄別保險條款。
相關閱讀